生命议论文
在学习、工作中,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,对论文很是熟悉吧,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。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?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生命议论文,欢迎阅读与收藏。
生命议论文1大自然赋予我们每个人同样珍贵的生命,我们拥有所有生命一致的起点,然而从这个起点开始,我们每个人所走的道路,所到达的出口却拥有成千上万个。
有的人把生命谱写成诗,留下自己波浪壮阔的一笔;有的人在纸迷金醉的生活中蹉跎岁月,怨天尤人。如果把生命比作一叶轻舟,前者会把轻舟置于惊涛骇浪之上,任由浪花击打而后者则会把轻舟安在风平浪静之下,任由浪花击打,而后者则会把轻舟安在风平浪静之下。安安稳稳不愿激起一道浪花。殊不知生命的绽放需要苦难来粉饰,期待生命的绚丽,就要享受苦难的滋养。作为青少年,我们的生命应该是一团熊熊燃烧的烈火,在不断的敲打中,进发出刺眼的火光,而非一昧地享受理所当然的安逸。人生如流水,及时行乐。这种消极人生观会让人的灵魂变得腐朽,因为生命本来就是处处布满漩涡与暗礁的海洋,而非浮云流水,不在生命汪洋中起舞,都是对生命的一种辜负。因此,我们要勇于面对挫折,在韶华中尽可能发光发热,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。
在实现生命的意义过程中,我们也要注重生命的内涵,一代伟人塞内卡曾经说过“生同寓言,其价值不在长短,而在内容。“现如今,越来越多只注重生命的长度,而对生命的宽度与高度毫不关心。人固有一死,或轻于 ……此处隐藏12047个字……,搅拌着,我不得不承认,自己被他感动了。
施韦泽是1952年的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,与其它的获奖者相比,好像不为人之,但是他奇特的经历更鲜为人之。我至今没有想清楚,是什么让他在三十岁的那年,为了去非洲学医,更不知道这漫长的八年里,有没有对他的信念发生过怀疑。我只知道,有一天他下课回到家,随手翻阅一份传教士协会期刊,有一个标题吸引了他的注意力《刚果地方传教士之所需》,他从中得知非洲传教士站迫切需要精通医术的传教士。放下那本期刊,他作出了决定:要去非洲当一名医生,而那时他已经获得了哲学博士,神学博士学位,并已经开始了自己的牧师生涯。整整八年,施韦泽从来没有动摇过,在他38岁那年,他获得了行医证和医学博士学位,在退出神职机构并辞去大学教职后,他和新婚妻子携带着药品和医疗设备,来到了非洲。
简陋的传教士站什么条件也没有,需要救治的人却挤满了小村庄,先是在空地里替人包扎伤口,后来用鸡棚里做临时诊所,条件艰苦,病人越来越多,有的病人从几百里外赶来,他的到来改变了当地人有病不能就医的状况,而有时他忙得连站都站不住,这一忙就忙了半年世纪。
更难能可贵的是,这位医生从来没有停止过哲学思考,在他最疲倦的时候,脑海中突然闪现一个新词:敬畏生命。他意识到,这解决了一直折磨他的问题。他认为,过去的价值体系只关注与他人的关系是不完全的,所以会缺乏向善的原动力,只有立足于“敬畏生命”这一观点,我们才能与这个世界的其他生命建立一种灵性的,人性的关系。
对于韦施泽我始终怀着敬仰之情,是他敬畏生命的灵性感动着我们。如果说白求恩,德兰修女用自己的职业拯救生命,而韦施泽让自己学习能为生命服务的新职业,怀着一种敬畏生命的虔诚,用自己的一生解释了这一灵性关系的意义。